把光明留在人间!即墨7旬老人捐献角膜 两人受益
2018-11-22 16:04:00系统
“爸说,要把光明留在人间”
即墨区一76岁志愿者捐献角膜两人受益重见光明
青岛日报/青岛观/青报网讯 芦苇丛迎风摇曳、银杏树遍洒金黄、村头的柿子树上果实累累,好像随时都会掉到地上……这些熟悉的乡村景色,76岁的潘述荣再也看不到了。
11月18日,潘述荣长眠在即墨区蓝村镇五里村的家中,遵照其遗愿,青岛市眼科医院的医生对他做了眼角膜摘除手术。20日、21日两天,他的这双眼角膜让两位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。
“爸说,要把光明留在人间。”潘述荣的长子潘明灿伴随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,在老人陷入昏迷之前,他嘱咐儿子好几遍:“一定要把我的角膜捐献出去。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潘明灿的眼中噙着光,胸前的小白花微微颤动。
▲潘明灿代领父亲的荣誉证书。
坚持:遵从老人遗愿就是最大的孝
2018年6月15日,潘述荣在即墨区红十字会登记填写《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》,成为青岛眼科医院红十字眼库第468位捐献者。“爸爸得了重病,他自己生前就很热爱公益事业,就想去世后为医疗事业尽些绵薄之力。”潘明灿说,老人做出这个决定后,家人们不理解,不得已,他拿出登记表,指着老人的亲笔签名,解释说这是老人的真实意愿,手术才顺利完成。
“不要说家人了,就是亲戚邻居也都不理解,很多人还是抱着传统观念不放。”潘明灿说,有人说他不孝,但他认为遵从老人遗愿就是最大的孝。“我和我妻子都签了《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》,几十年后,我和爸爸重逢后,他一定也会支持我这个决定的。”潘明灿哽咽着还要再说些什么,却说不下去了。
▲潘明灿追思父亲。
传承:一家三代都将是遗体捐献志愿者
实际上,潘明灿早于父亲填写《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》。2013年,大病初愈的他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,和妻子商量后,妻子不仅表示理解,还要和他一起成为捐献志愿者。消息传开后,另外7位村民也想成为志愿者,于是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他家,为9名农民集体办理遗体捐献手续,这在当年还是全省第一遭。
“经历过那场重病,觉得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,如果能帮助别人解除病痛,那是大好事。”潘明灿说,他把这种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后,有很多人表示支持,也想加入志愿者行列。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人填写了登记表,有4人完成捐献。
潘明灿的儿子还在读高中,他也要成为志愿者。“我很高兴,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,我跟他说,等你到18岁成年,一定满足你这个愿望。”潘明灿说。
▲角膜受者在接受复查。
重生:角膜捐献受者曾想到轻生
22日下午,记者来到青岛眼科医院角膜病科病房,见到了潘述荣角膜捐献受者之一李明(化名)。“我非常感谢捐献者,我已经等了快两个星期了,如果还等不到,我想过轻生,我……”
据医师丛林介绍,李明的眼球收到严重感染,已经没有药物可以治疗,必须进行角膜移植才能恢复视力。“我们对他的眼睛进行了清创处理,一直在等角膜供体,如果等不来的话,他的眼球就保不住了。”由于手术及时,李明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,视力正在逐步恢复。“由于刚做完手术,还有些水肿,下一步要避免感染逐步恢复视力。”丛林说。
据青岛眼科医院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介绍,目前眼库是“零库存”。“还有39名符合角膜移植条件的患者在等待合适的供体。”该工作人员表示,近年来眼库收到的角膜捐献量都比较高,去年有99人捐献,今年目前为止已有94人捐献。
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了解到,截至目前,青岛市共有4000人签署《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》,实现遗体捐献815例,角膜捐献992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