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眼底病小知识】糖尿病为何总与眼底纠缠不清?
2018-03-16 11:35:00办公室(管理全员网站部门)
一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DR)的危险因素有哪些?
糖尿病病程越长,发生DR的风险越高;
高血糖: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DR的发生有直接关系,有研究表明,空腹血糖≥11.1 mmol/L较≤7.0 mmol/L的DR危险度增加了3.74倍;
高血压: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,引起微循环障碍,两者合并时,视网膜受到双重伤害,高血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。
由于DR早期发病隐匿,如果不累及黄斑区,患眼可以不出现明显视力损伤,而我国国民大多缺乏DR知识,防治医疗资源又相对不足,因此患者较少主动就诊。
当出现明显视力损伤时,即使再给予激光或手术治疗,视功能损伤也难以逆转,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,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加重了负担。
如果不加以积极的预防和干预,DR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白内障,成为国人首要的致盲疾病。
二、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?
控制血糖是预防糖网病最根本的手段。因为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得好坏关系极为密切,当血糖控制不佳时,视网膜病变发生就早、发病率高,病变程度也重。控制好血糖水平,就会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进展,甚至终身无需治疗;
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病变的发展。当出现视力模糊、阅读困难、复视、疼痛、眼前黑影和视野缺损时要进行眼科检查,一旦确诊为糖网病,给予积极有效治疗,可以控制病情;
定期进行眼部检查。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视力改变,均应接受定期的眼部检查。一般每年检查一次视力和眼底,病程在5年以上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和眼底,有时还需要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。若糖尿病患者等到视力下降后才就诊,此时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可能已经较重了,会影响治疗的效果。